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心语

  • 雅丽深宏 然后华章——读赵丽宏的诗 2023-02-28

    赵丽宏是当代文坛卓有影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收入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语文课本。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早年在中国作协开会,有缘一睹尊容。赵丽宏举止庄重,沉静少言,让我......

    [更多]

  • 汪澜:叶落阳明山,又见林语堂 2021-04-13

    林语堂故居坐落于阳明山的半山腰上。时值深秋,台北的秋意似并不浓郁,阳明山上依然满目苍翠,然而远远的,见一抹黄、绿、红相间的树影从先生故居的墙头探了出来,几片橙黄、殷红的秋叶飘飘然落在我们面前,不由得忆及先生《......

    [更多]

  • 孔明珠:女神咪咪噜 2019-04-15

    我即将去旅行,衣服一套套组合好,想想不合适,又一套套换,乐此不疲。咪咪噜睡饱了,不知从哪个窝点跑出来,逛到箱子面前,看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好像说:切,又要出去浪! 咪咪噜的猫生很简单,吃喝拉撒。她每天无所事......

    [更多]

  • 滕肖澜:写金融、金融人;也写上海、上海人 2018-06-21

    八年前,我曾在《人民文学》上发过一个中篇《倾国倾城》,也是发生在银行里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用Excel表格将所有人物一一列出,因为情节比较复杂,线索多。有读者在网上给我留言,说喜欢里面的女主角,像《色戒》里的王佳芝。......

    [更多]

  • 陈子善:签名本和手稿——尚待发掘的宝库 2018-04-08

    签名本的涵意及类型 首先,我对“签名本”进行界定。顾名思义,签名本就是由作者(包括译者和编者)亲笔签名的书。如果那是部翻译作品,签名的可以是译者,如果是部选集,那就可以是编者。总而言之,只要是他们亲笔签名的书便是......

    [更多]

  • 薛舒:只是怀念 2018-03-30

    十五年前第一次去广东,为珠海的一场演出。 演出结束后,我脱离大部队,搭大巴独自去往广州,因为老段。 广州的滨江路上有很多酒吧,驻唱歌手们在其间游走,深夜的珠江边,谋生的身影浪漫而又落拓。老段是那些驻唱歌手中的一个......

    [更多]

  • 毛尖:排队上思南 2017-12-11

    四年前,我第一次去思南做活动,对出租车司机说“思南公馆”,司机多少有些觉得我装土豪地追上一句,“地址”。 复兴中路重庆路。说完,为了纠正司机的看法,我装知识分子地和他聊了聊上海这座城市,聊了聊发生在思南公馆的变......

    [更多]

  • 金洪远:沉醉在冰岛凉爽的风光里 2017-09-21

    这一阵沪上高温居高不下,行人汗流浃背,不妨用冰岛的凉爽风光,给你和你的家人降降温。 几个熟识的旅友多次津津乐道极北之地冰岛的独特风光,按他们的说法,如果你赴北欧,不去冰岛会后悔一辈子。冰岛国土面积仅相当于我国的......

    [更多]

  • 甫跃辉:端午记 2017-07-05

    小麦收割后,土地要空荡荡好些个日子。先前掩藏在麦地间的田埂,一条一条袒露出来,绿得醒目。田埂的绿益发显出土地的寂寥了。直到有一天,荒废多日的土地被翻转过来,黑暗的内心散发出发酵过的浓郁气息。家门前枯索多日的水......

    [更多]

  • 管燕草:只为那一份浓烈的爱 ——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创作谈 2017-06-19

    将郁达夫先生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与《薄奠》搬上戏曲舞台、改成淮剧的想法已有好几年了,但我迟迟没有动笔。原因在于小说情节心理描写居多,外化行动十分有限,这是戏剧最为忌讳的。再就是这两篇小说具有郁达夫先生独有......

    [更多]

  • 杨扬: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 2017-06-01

    钱谷融先生,1919年9月28日生于江苏武进。今年是98岁。但很多人说,应该按虚岁算。这样一算,的确是99岁。照旧俗,男的过九不过十,这百岁庆贺的事应该是顺理成章了。从年初到现在,钱先生已经参加了好几次百岁庆贺了—— 本文作......

    [更多]

  • 秦文君:在博罗尼亚说花木兰 2017-05-15

    在刚刚开幕的博罗尼亚书展上,我看到新书 《我是花木兰》,并在活动中谈创作它的故事。写《我是花木兰》开始于三年前,2014年参加博罗尼亚书展,在回上海的飞机上,我和中少总社的编辑说起了构思。初稿总共两页稿纸,却断断续续......

    [更多]

  • 陈超:今天,我们如何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2017-04-24

    又要到4月23日了,一个读书人的日子———世界读书日。一个多月前的全国两会上,“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关注全民阅读,从“倡导”到“大力推动”的强调并非偶然,而是我国经济社......

    [更多]

  • 拨难图存,上海人的精神 ——读徐策新作《魔都》 2017-04-21

    徐策的《上海霓虹》(上海霓虹三部曲的第一部)问世,当时已黄斑变性,但目力还凑合,电子文本放大到四号字还能看,但觉得人生苦短,有好多事要抓紧干,还在写《人总要回家-沈善增评点〈旧制度与大革命〉》《崇德·尚义·尊礼......

    [更多]

  • 感动真实,真实抒写——钱佐扬《昙花》小说创作谈 2017-04-05

    感动真实,真实抒写——小说《昙花》创作谈 (由上海作家钱佐扬创作的悬疑长篇小说《昙花》近日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视角独特,选材广泛,寓意深刻的作品。几位国内文化艺术界人士给予了积极充分地评价。而作家出版......

    [更多]

  • 韦泱:最被冷落且最年长的现代女作家——人瑞罗洪 2017-03-01

    罗洪先生,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她生于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十九日。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至今,度过了漫长的人生。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她的寿命超过102岁逝于台湾的苏雪林。尽管长寿,罗洪的人生概括起来却很简单:从教师到编辑,而......

    [更多]

  • 侯炳茂:朝鲜前线,她给巴金当向导 2017-01-06

    我和戴雪霞大姐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共和国老兵。上次会面,性格开朗的大姐对我谈了很多战地往事,此后我写了一篇散文《十六岁的秦腔》,记述的是志愿军战士侯志强英勇献身的事迹,不久前刊登在《解放军报》。我带着报纸来干......

    [更多]

  • 铁舞:击壤 2016-09-06

    击壤歌,杂歌谣辞。《帝王世纪》:“帝王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云云。”《风土纪》:“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三四寸,形如屐。腊节,童少以为戏,分部如摘塼。”《艺经》:“壤长尺四,阔三寸。将戏......

    [更多]

  • 杨斌华:提挈语言的脉息 享受生命的澄净 2016-07-27

    我和沈世坤并不相熟,在一些场合见过数次,甚至我已然不太记得他的面影。他似乎偏于瘦弱,说话语速颇快,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文学与写作所具有的深邃的挚爱,持久的热忱和内心丰沛的定力及其能量。 他从事的职业与文学......

    [更多]

  • 简平:即便重疴在身,我也不是一个无用之人 2016-06-29

    简平,是一位新闻记者和编辑,也是一位电影和电视剧制片人,他的作品获得过“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和“电视文艺星光奖”。他业余从事写作,以儿童文学和报告文学为主。同时,他也是一位癌症患者。以下这篇文章摘自......

    [更多]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