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心语

金洪远:陪弗瑞德参观巴金故居

2015年06月09日14:1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金洪远 点击:

弗瑞德是孩子的姨父,一个标准的老美,生物医学博士,虽说年过六旬,但仍精力过人。这不,从纽约飞上海的时差还未倒过来,第二天就指名要我“陪同”,到“有意思”的地方走走,这大概是参观世博会曾有陪游他的经历,博得了他的好感。当我提出参观巴金故居,孩子的姨妈还未翻译完,他已是迫不及待地连声OK了,还称赞说:Good idea!(好主意)

巴金故居前些时我参观过。我引领他和夫人从洋房的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间不大的门厅,正前面挂着一幅巴老开怀欢笑的照片,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幅画家黄永玉先生画的红梅丛中的巴金像,画上配有黄永玉的诗《你是谁》。弗瑞德很感兴趣,一面仔细端详巴老开怀欢笑的照片,一面又欣赏起黄永玉的画作,还问这“诗”是什么意思。常听孩子姨妈夸他老公兴趣广泛,看来倒是没有丁点儿虚头的。

从门厅过去,右边一间是客厅。客厅并不算很大,但立于墙壁的几个大书柜却是弹眼落睛,书柜里摆放着一套套各种著作,给人以书香缭绕的感觉。弗瑞德嘴里轻声叽里咕噜着,欣喜的目光在书柜里一溜巴老译本上滞留。孩子的姨妈笑着告诉我,弗瑞德的意思说,他们家的客厅墙壁也有几个大书柜,他感到很熟悉,很荣幸,但和中国作家巴金不同的是,他书柜摆放的是生物医学的专业书,而巴老比他大大的有名,有各国翻译他著作的各种版本。看来,弗瑞德不仅兴趣广泛,而且还有点小小的humor。 (幽默感)

在年轻的志愿者的指引下,我们重点参观了媒体报道巴金故居的“太阳间”。所谓的“太阳间”就是在一楼的走廊上加了几扇窗户,便于阳光透射。1982年巴老在楼上写作时不慎摔倒,从医院回家后,行动不便的巴老就经常在这里散步、思考,以讲真话著称的《随想录》后半部分正是在这里写成。我告诉弗瑞德,当年我买的《随想录》,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安营扎寨,成了我经常捧读的“保留书目”。我叙述一句,孩子姨妈复述一句。弗瑞德一脸肃然起敬的样儿,让我也陷入深深的激动之中。他又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虽然我想提醒他Please speak slowly(请你说慢一点),但我有自知之明,我的洋泾浜英语水平要听懂弗瑞德的母语很难。不过,从他叽里咕噜声中,我还是捕捉到了truth(真话)和respect(尊重)这两个词。巴老的自省、说真话的勇气与真诚,独特的人格魅力,受到读者发自心底的尊重,同样受到来自大洋彼岸搞生物医学的科学家的推崇,如同科学没有国界,讲真话者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是顺理成章的。文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就来自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参观结束前,善解人意的孩子姨妈知道意犹未尽的弗瑞德还有多个需要了解的“为什么”,就请在旁的志愿者能否为他的先生稍微详细讲解巴金生平和代表作。见他面露难色的样儿,弗瑞德只能耸耸肩。我从弗瑞德的眼神里,深刻地读出了他心中的遗憾。我也为此感到小小的遗憾:志愿者的热情服务为人称道,如果能用“英格里希”为外国游客多做一点介绍,让更多的老外了解中国的作家巴金,相信会引来他们发自心底深处的共鸣,从而让拓宽的服务平台而锦上添花的。

时间过得真快,半个多月的假期悄然结束了。前天,在浦东机场候机大厅,我邀请弗瑞德和夫人过两年再来看看上海,再来参观巴金故居。弗瑞德依旧是叽里咕噜的一通“英格里希”,虽然他的语速依旧很快,但有一句老年大学曲老师教过的日常对话我是清清楚楚听懂了:Yes, I will!他的夫人还给我透露一个小小的“秘密”:兴趣广泛的弗瑞德回到美国旧金山,他会利用周末去图书馆看看是否有巴金先生著作的英译本“研究研究”。

好的,弗瑞德先生,祝愿你梦想成真;我也期盼巴金故居的志愿者在为外国游客服务上有新的拓展;我更希望我的洋泾浜“英格里希”在这两年里有量和质的飞跃,争取做一个合格的“陪同”!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