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2017上海国际文学周

对未来的想象和创造,中国人正在成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力量——2017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

2017年08月18日13:23 来源:未知 作者:上海作家网 点击:

2017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暨欢迎会于8月15日19:30于浦江饭店正式开始。今年主论坛围绕“地图与疆域:科幻文学的秘境”展开讨论,23位作家就此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会前来自海内外的作家纷纷在会场前签名留念。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虹口区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前党组书记金炳华先生,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先生,虹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延风先生,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丽女士,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马文运先生,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部长吴强先生,永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廖铁鹰先生,新鸿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征女士等主办方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前党组书记 金炳华)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王伟)

(虹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延风)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陈丽)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马文运)

(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部长 吴强)

(永业集团党委副书记 廖铁鹰)

(新鸿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征)

主持人、科幻作家王侃瑜首先通过一段视频向在座嘉宾介绍了往届文学周的概况,并介绍了本届文学周的嘉宾。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首先上台作了论坛主旨发言。

叶辛以“科幻文学的疆域与我们生活的大地”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叶辛认为当下中国科幻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而中华民族从不缺少科幻文学。他回顾了中国许多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点出这些形象背后蕴含的“科幻元素”,而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过作家们想象的加工,透视出我们这个大地上的人间真理。因此他提出,要将科幻文学的疆域同我们所生活的大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科幻文学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著名诗人、文学活动家弗拉基米尔·博亚利诺夫分析了哲学与神话、小说与科技之间的各种互动,指出科学的发展与神话故事相当密切。他认为我们应当要敬畏艺术的力量,在他眼里,艺术是所有科学发展和发现的伴侣

著名阿根廷作家、记者马丁·卡帕罗斯同大家分享了博尔赫斯在科幻文学上给他带来的启发。他认为任何虚构作品一定是跟未来相关的,只要提到科幻文学,我们一定是会往未来去看的,而且科幻往往会引发我们对未来的恐惧和思考。而“神秘性”又是他眼中科幻文学的另一大要素。

著名美国华裔新锐科幻作家陈致宇相信科幻文学能帮助我们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提供更多阐释现实的方式。想象力是人类的进化优势,人类在历史上的多次进化,无一不是想象力的产物。他认为,科幻作家应该引导这样的进化,把他引向积极、进步、和平的方向。

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现实”是多重的,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受制于各种条件。他指出我们应当重新定义现实,借助文字和想象的力量,弥合不同“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发技术时代的情感共鸣。

著名作家、诗人冯唐从“阿尔法狗”谈起,探索在人工智能的未来里人类的出路。他认为虽然机器的未来已至,但是人类的尽头还远。人类对地球核心的了解要远远低于我们外空。现当下人类应该把眼光投向自己,不必对人工智能太过紧张。

著名小说家、导演、编剧高翊峰认为科幻小说是所有文学类型当中最靠近未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在他看来,科幻小说的本质是在尝试“捕捉”未来,而这个本质就把科幻文学推到人性这个位置上。

著名日本小说家、史上最年轻的芥川奖获得者平野启一郎提出科幻小说要从未来的角度追问现在,并始终关注人性。他认为,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想象的力量来理解这个世界,就能发现未被束缚的思想和星图。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资深编辑托比·利希蒂希认为,科幻小说也有自己的限制,但是艺术一直有普遍性,因而科幻小说才能能帮助人们进入那些不太熟悉的这些领域,把彼此之间的疆界进行柔化。

著名作家、诗人李宏伟通过对时间差的讨论,提出作品借助时间的演进才获得实现的可能。科幻小说通过将时间放到未来,使文学有更多的时间来表现各种可能的生活。写作时间与故事时间的距离隐含一个距离,这个时间差让世界面貌能呈现出其真正的面目。

著名作家马伯庸由科幻文学对未来世界的畅想谈起,讨论未来可能存在的文学形式。他认为文学不遵从一个线性规律发展,它往往是意外所得。在“碎片化”的当下,他对未来文学的存在形式保持好奇。

著名科幻作家迈克·雷斯尼克因身体原因未能到场。他特意为主论坛录制了一段视频。他认为科幻小说已不再局限于美国和英国的廉价杂志和平装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并且日益壮大。

著名英国植物学家、科幻小说家保罗·J·麦考利认为科幻小说像是一面镜子,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在此被联结在一起,他们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并且科幻小说蕴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英国科幻小说及幻想小说家理查德·摩根谈论自己作为科幻小说作者的经历。他认为科幻的形式正在逐渐被尊重,而当下科幻文学大获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幻小说的时代”,科幻想要继续发展必须要考虑新的文学形式。

著名的军旅文学作家裘山山认为科幻文学的“秘境”依然在人的心底。当今传统文学面临的复杂课题,科幻小说也会面对。在科学高速发展的当下,科幻文学在探索人类智能边界的同时,不能放弃对复杂人性的探索。

著名作家唐颖回忆了两部对她留下深刻印象的科幻电影,她认为科幻应当注意平衡人性与科技的差距。“高度发展的科技是不是反人类的”是作家们需要不断思考和讨论的主题。

著名诗人、翻译家汪剑钊以读者的身份来谈论科幻。他提出“科幻是不分行的诗歌”的观点。他认为理性和知识是科幻文学的重要支持,由于它们的存在,让一些非理性创作能以适当的形式呈现。让艺术和科学因为相遇相知获得美好的未来,这是他理解中的科幻文学

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用自己作品中的故事化为现实的经历,指出现在是一个剧变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不断改写人类文明,甚至改写人性。时代发展到今天,未来和现实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甚至连科幻作家都目不暇接。

著名作家小白认为,想象有多大,人类的足迹就会有远。近两百年来科幻文学的繁荣离不开作家对各种空间的构想。他相信永远有未知等待人们去想象。

著名作家徐则臣认为科幻文学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新的地图和疆域。他在写作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时,科幻文学能够给他提供一条超现实的道路。他指出,科幻实际是一种思想,能很大程度解决写作中所遇到的困境,并解放我们的思维。

著名诗人、批评家杨庆祥将自己的忧虑投射到科幻文学中。他指出科幻文学的地图和疆域在某种意义正在代替传统的哲学,并提供读者一种新的美学和认知论。因此,他认为科幻文学可能会提供新的世界观。

著名小说家弋舟从反向思维角度出发,考虑从科幻文学的角度,对已有的科学进行一个重新审视的可能性。他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科幻的下一个“秘境”或许在于“反科学”的过去。

著名小说家、诗人伊格言同大家探讨“心理史学”最终能否成立。他由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谈起,讲到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之间的信件交流,罗列了各种伟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而他也将永远对“心理史学”的将来保持敬畏与好奇。

著名科幻作家张冉认为科幻没有那么难。他指出科幻文学只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本质上跟其他文学类型没有差别。任何人想写科幻小说,只要有主流文学的功底,只要把时间轴改变一点,把故事解释圆满就是科幻小说。他期待更多作家踏入科幻文学的“疆域”。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李敬泽做最后的总结发言。

从人类的共同生活,人类生活的应然和实然这个角度上看,科幻文学开拓了我们思想、观念、想象的新边疆。我们之所以需要这样的边疆,不仅是因为我们确实要创造未来,还因为未来确实取决于这个时候的思考和创造。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技术,这个问题关乎每个人和人类的未来。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讨论科幻文学,本身就非常意味深长。为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科幻文学的发展历史,它不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文类。但是在新世纪,在这个时刻,中国的科幻文学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甚至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这所表明的绝不仅仅是文学的问题,它表明在人类规模上,在对于未来的想象选择和创造中,中国人正在成为一个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我更愿意把对科幻文学的讨论和科幻文学广受关注看作是一个巨大历史过程的结果。这个更加巨大历史过程,我也愿意用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随着它的崛起,要为人类共同体承担它的责任。我想这种责任不仅是政治和经济的责任,也是文化的责任,也是想象力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么多的中国作家站在这里,他们写的是中国故事,是他们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一份中国智慧和中国设想。我觉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晚上的讨论是值得的。

主持人王侃瑜宣布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正式结束,并作简短致辞。

文字 / 孟嘉杰 戚译心

摄影 /马旭  严正清 蒋迪雯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