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上海观察:因书结缘的他们,分享阅读的快乐

2017年02月03日11:20 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施晨露 点击:

认识这样一群爱书人,是在每周六风雨无阻举办已近三年的思南读书会上。他们中有82岁的著名法语翻译家马振骋,有已经退休、但活力不差年轻人的“40后”、“50后”,也有正在职场拼杀的“70后”、“80后”。在思南读书会,他们没有身份的差别,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书人。正如马振骋所说,“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不会交谈。在这里,大家有着共同的读书爱好,人与人的交往亲切而美好。”

评选“年度读者”也是思南读书会一项惯例,就在春节前,主办方发出了新一届“年度读者”的评选启事,今年2月15日,思南读书会就要满“三岁”了。思南读书会的书友们有个微信群,就叫“思南一家人”。第一届“荣誉读者”许树建告诉我,过去一年最令他开心的是,“思南一家人”的成员越来越多,年龄范围也从过去单一的40后、50后、60后扩展到30后、70后、80后、90后,“我的孙子是00后,也开始关注。”

“思南一家人”的拳头产品是由读者自行制作的“读书会笔记”,编辑小组成员由68岁的许树建、42岁的岑玥、32岁的张攸蔚、70岁的金慧芬和76岁的杜湘涛组成。每周六参加完读书会,小组成员分头行动,杜湘涛发来现场照片,岑玥撰写、整理现场实录,张攸蔚、金慧芬一字一句校对,再由许树建统一格式、制作形成图文版。除了现场活动内容,还有嘉宾作品摘录、评论家评论、编辑小组成员感悟“画外音”等延伸素材。每一期“读书会笔记”都有4、5万字,最多一期足足9万字。在思南读书会现场,奋笔疾书的岑玥,端着相机跑前跑后的老杜,几乎成了固定的风景线。

“这一年中,除了外出旅游,几乎每期思南读书会我都参加了,读了29本书,写了16篇读后感、3篇读书会活动随感”,金慧芬说,思南读书会就像在自己身上施了魔法,“似一抹阳光照亮了心底多年沉睡着的热爱文学的一角。”在编辑小组中承担最多工作的岑玥说,一年多来,制作读书会笔记之于书友们渐渐成了一份责任,大家出谋划策,乐在其中。无法到达现场的读者,通过这份记录,可以揣摩当时的场景,回放当时的笑声。在现场的读者则可以加深对这堂“课”的印象,有更多咀嚼与推敲。无论是哪种读者,都寄望从思南读书会得到一番思想启迪,一份精神寄托,一种生活回味。

“腊月,两件小事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更鼓舞了我们:有位不知名的读者悄悄将我们多期‘画外音’汇总起来,另一位不知名的读者将每一期读书会照片汇成一部小电影,足足有10多分钟。”在“思南一家人”里,因为书而结下的缘分绵长动人,许树建说,书友们还与许多读书会嘉宾建立了亲密的微信联系,包括吴亮、邱华栋、路内、小白、止庵、唐颖、周励、戴小华、李欧梵、屠岸等55位作家、翻译家、学者,他们也是“读书会笔记”的读者。

农历新年前最后一期思南读书会,台上嘉宾有1998年出生的黄先智,他是读书会举办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作者。书友们的“读书会笔记”也在热心读者的建议下增添了新的板块“思南邻声”,收集汇总读书会当晚和次日,读者们在微信上写下的感悟。春节假期里,虽然思南读书会暂休,但在“思南一家人”微信群中,大家的交流没有停止,“无论是谁,看到过去参加过思南读书会的嘉宾新作就转发过来,相当于开辟了思南读书会的第二课堂。”

问起大家新年有什么新的愿望,金慧芬的这番话或许是最好的总结:除了读更多的书,参加更多读书会活动,更希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更多人分享文学、阅读的快乐。

他们的新年新愿

许树建 68岁 退休公务员

去年读的最有收获的一本书是——

英国米特福德女士200多年前写的《我们的村庄》。我眼中的思南读书会与米特福德眼中的村庄一样美丽,哪怕有时题目不太合我的口味,但一年四季这么听下去,就如她一年四季这么走下去。

新年有什么新愿望?

读书是一件大好事,目前的读书人群基本分为这几种:有闲暇时间的人;与写作、出版专业相关的人;爱好阅读的人。但这些只是少数人群,归根到底,读书还是小众行为,我希望这个队伍能再壮大。我孙子11岁了,他也知道思南读书会,也想读,可时间在哪里呢?回家后要完成作业和练琴,就剩下一点点可怜的放松时间。新年真希望像韩正书记所说的,真正给孩子减负,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有时间去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我最大的期望。

金慧芬 70岁 退休职员

去年读的最有收获的一本书是——

思南读书会第121期嘉宾止庵的《插花地册子》,真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我对它的喜爱。这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阅读方面的空白点。正如止庵老师所说:“读书是为了遇见高人”,我就在这本书里遇见了止庵老师这位高人。他是一位真正爱读书的人,不仅书读得多而精,更可贵的是他的阅读没有功利性。这本书的读后感,也是我给自己整理的一份长长的读书计划。

新年有什么新愿望?

读更多的书,参加更多的读书会活动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我希望继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朋友们回馈我分享文学的喜悦时,快乐就倍增了。我愿,并要更加努力,让和我一样喜爱文学的朋友,越来越走近文学,走近阅读。

张攸蔚 32岁 企业职工

去年读的最有收获的一本书是——

去年读了王唯铭的《Shanghai's Architectural Legacy》,跟着这本书再次回顾了上海的建筑发展史,从石库门、外滩到"大上海计划",从邬达克、董大酉到范文照,从十九世纪末到今天,阅读这本书的同时也是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回顾。爱上海,想更多了解上海,请读这本书。

新年有什么新愿望?

新的一年,希望思南读书会继续不拘一格,广邀嘉宾做客,让更多人享用丰盛的文化大餐。

岑玥 42岁 公司职员

去年读的最有收获的一本书是——

殷健灵的《野芒坡》。如果不是思南读书会第131期,不会了解到上海有个土山湾。读了《野芒坡》,我还去了蒲汇塘路的土山湾博物馆,与书中内容进行类比,写下读后感。上海人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历史。

新年有什么新愿望?

关于哲学,思南读书会嘉宾曾介绍过不少名人及其著作,但鲜有介绍女性哲学家。希望今年能听到有关汉娜·阿伦特的主题。她著有《黑暗时代的人们》《朋友之间》《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爱与思的故事》等等,涉及哲学、生活、友谊、爱情各方面,很有看点。

杜湘涛 76岁 退休工程师

去年读的最有收获的一本书是——

路内的小说《慈悲》。路内老师用一种新的现实主义手法和写实风格,以凝炼简洁的文字留住了人们的记忆。对于这段我相对熟悉和曾经历过的工厂历史,作者的真实记述让我佩服至极,我理解个中“慈悲”的涵义。

新年有什么新愿望?

我平素喜爱摄影,2017年书展期间,我将全力配合打浦桥社区的“打浦书斋”活动,筹划一个个性化的《我见过的读书会大师大家》摄影展,为社区文化添砖加瓦,也是我老有所为的一种乐趣吧。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