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陆梅】“中国故事”首先要葆有一颗古典的诗心

2016年12月09日14:21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上海作家网 点击:

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像一连串呼啸奔腾的列车,中国停不下来,世界也无法停下,天下大同。我们都被快速传播的信息裹挟着推涌往前。所以这个“中国故事”你一使劲,就会失真变形,甚或空洞和标签。因此我理解的“中国故事”,首先它要葆有一颗古典的诗心,如屈原式的天问,辛弃疾式的“烈烈男儿之气”,苏东坡“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的强烈气感,乃至陶渊明守护菊花一样地守护着文明。对一个中国作家来说,这是我们古典文学的出生地,是我们汉语的出生地,也是我们心灵的山水。诗人杨键在我们文学报的一个访谈里慨叹:“中国古人跋山涉水,费劲千辛万苦只为了寻找心灵,而20世纪的中国人不敢承认有心灵,不相信有心灵。”我想文学走到最后,无论以什么样的风格样貌呈现,无论以哪一种语言表达;无论是为小孩子写大文学,还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的生命着想,终究是要研究人的心灵,以美的心唤醒人的心,进而完成人们的生活。

文学如此,批评也同理。批评家和作家、艺术家一样,从事的都是勘探心灵的工作,不存在谁依附谁的问题。李健吾在《答巴金先生的自白》中说:“批评不是别的,它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有它自己的宇宙,有它自己深厚的人性做根据。一个真正的批评家,犹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外在的提示,甚至于离不开实际的影响。但是最后决定一切的,都不是某部杰作或者有种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存在,一种完整无缺的精神作用……”所以显而易见,文学批评也是创作,一种揭示性的创作。问题是我们的文学批评如何做到无论说好说坏,都保持或具备一种警觉、一种审慎、一种意志?我想这才是批评作为一种独立性的艺术,最考验批评家的地方。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