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郭艳】《慈悲》提供了一种续写灰色小说的现实性

2016年12月09日09:56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上海作家网 点击:

实际上路内的《慈悲》我是2015年3月在《收获》上第一时间读的,工作的关系一直在《当代文学》做刊评,随着科技的发展,好像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得更清晰,但是又更模糊了。70年代或者80年代的代际是一种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我倒不认为从写作上有什么代际,只是从认同上有代际,是文本形式包括对文本审美和哲学意味追求的不同,刚刚张莉谈了上下文的关系,必须有人接下去讲,这是对他上下文的理解。在人性的宇宙,我内心觉得是混沌而慈悲的宇宙,这个宇宙越来越混沌了,我们觉得灰暗的恐惧,对人内心的恐惧,包括宇宙科技内心的恐惧,慈悲就像主席刚才讲的,在这个时候路内写这部《慈悲》,对于一位青年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因为长篇我一开始看到文本,寄给我的时候长篇的设计特别好,因为这个文本的设计,实际上是梵高的一句话,叫星月空,非常好的体现了设计者对于《慈悲》的关系。

路内作为一个70后作家,我强调他的身份不是要强调他是70后作家,而是要强调他的一种文化认同和审美新的路径,他作为从个人化的叙事风格,他终于打通了现代个体与基层、日常与苦难的多种景象,我们在苦难,我们往往被理解为对于饥饿的战争的逃避和恐惧,现代人的苦难通过慈悲,扩大了慈悲的内涵。路内的写作标志着中国青年写作对于历史和当下整体性经验的把握和叙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我在刊评中对他做了一些总结,有三点,第一:我们在先锋写作的时候,因为孙老师也是先锋写作,对当代文学意义重大,孙老师发言对路内做肯定我特别惊喜,先锋文学在结构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对于整个当代文学小说叙事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结构性的东西,这个结构完了以后,90年代整体的文学写作恰恰没有沿着先锋打开多维度的路径去前进,小说无论是从他的写实主义风格,还是对于日常经验层面的写作来说,恰恰先锋精神是没有走入那样一个多维度的写作的路径,70后尤其以路内,包括李浩他们为代表的,大家看70后写作,我们跟先锋离得很远,就是刚才说的形式问题,提供了一种叙事形式上面,你怎么样把先锋的形式,对于现代城市经验的一种理解,内化到对于文本叙事当中,而且要让文本叙事当中的人体现出你是一个现代人,你不是一个春秋农民的视角,也不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的视角,恰恰在这点上,目前有一批作家正待做的工作,就是好好活着,与我们整个现代文学时期人道主义内涵衔接起来了,在这点上有一批作家做的非常好。文学作为人学,当代白话文学一直解决一个问题,个体如何有尊严的活着,反过来说我们大多数的文本在倾诉个体如何没有尊严的,我有文章,就不具体来阐述了。包括从一地鸡毛开始,90年代写实都是写人如果没有尊严的活着,我们在当下,我们不谈批判现实主义,因为批判现实主义是西方的一个带有标签性的东西,但是在我们很多的形式当中的确缺乏,批判现实主义所呈现出来对于现代人格必须的,最起码的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于基本人的一些理念,我们有没有可能塑造一个有担当,又有心胸的小人物,在他的《慈悲》里面出现了水生,文学文本以慈悲呈现出对人和历史内在和谐性的解读,这种和谐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是用刀子一样的东西去看历史,看内心的话,我们无法在这样一个混沌的宇宙当中寻找到继续在黑暗中向前摸索的精神力量,路内的《慈悲》提供了一种续写灰色小说的现实性。第二路内简单说个人精神气质如何融入整体性表达,这个问题刚才很多老师发表了特别精确的见解,我想提一点建议,这一比作家特别重要对当代文学的贡献,他们在先锋的内化,如何把80年代先锋精神内化到我们对于当下历史和现实的处理上,我觉得这很多作家现在正在做这个事情,而且我们一开始70后作家更多自我的叙事,这种自我的叙事特别必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最正常的或者对人性基本的弱点都没有办法体察的话,你如何去体察他人,同情理解是没有的。个人化经验最终回通过这批作家个人的阅历修炼,他最后延展成为对于整体性社会经验的一种关照,这种关照融合了我们刚才说的很多的重大的可能在80年代讨论理论的、哲学的,还有审美的,包括一些形式美学问题。另外个人性的精神力量或者气息,对于长篇小说的写作非常重要,因为路内在《慈悲》里面传递出了跟以前小说完全不一样个人的精神力量和气息,就是刚才很多老师提到的气味。

路内用一种现代人格,边缘化色彩的叙述,以一种个人精神独立的这种叙事主体性,将只有在这一代作家他们身上才能很好的结合,因为刚才李伟长也说了关于秩序,其实关于秩序我们这代人可能体会的比前几代人要更深刻,因为我们现在几种秩序不同变换过程,我们都经历过,他在技术上又采用了先锋内化的方式,建立了自身的叙述主体和历史之间的关联,呈现出对历史景观的当下性理解,我觉得这个当下性其实非常重要,《红楼梦》也是写当下的,所以当下性是作家在写历史的时候特别重要的东西,期待路内用这种极具当下性的东西去呈现大历史关照,写出更让我们期待的作品。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