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打造书香社会,上海大有可为——上海代表团昨日审议中国作协“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02日17:3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佳音 点击:

“中国作协积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作家广泛开展文学普及工作……中国作协和各类团体会员单位参与举办中国诗歌节和各类书展、开展文学周、讲座、读书会、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有一些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有效营造了爱文学、读作品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昨天上午,上海代表团全体代表参加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中国作协九代会全体会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作了《高举旗帜,改革创新,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学篇章——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下午,上海代表团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审议,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说:“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上海作协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思南读书会’、‘海上心声朗诵会’等文学品牌活动大有可为。”

时代需要文学滋养

自豪之外,赵丽宏也非常恳切地指出,作协这几年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个别人对作协不了解不认同。“从今天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作协在文学的各个领域做了很多事情,让大家了解作协的性质、职能和作用。作协是为作家服务的,要把各种创作样式最优秀的作家吸纳进来,同时推向大众,要营造热爱文学的社会气氛。这不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更是为了不写作的人。”赵丽宏顿了顿,深沉地继续发言,“因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市民需要文学,社会需要文学。不是锦上添花的那种需要,而是越发达、繁荣的经济,越需要滋养、平静内心的文字。”上海代表团团长胡劲军在随后的发言中也强调说,要高度重视文艺作品对国民素养、社会风尚养成的重要意义。“优秀作品对社会风尚、国民内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艺工作不能限于专业、同行、小圈子,要想方设法把优秀作品送到老百姓身边。”

已经做了不少努力

其实,我们的文学工作者这些年除了已经声名赫赫、每个周末高朋满座的 “思南读书会”,还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比如《收获》《萌芽》《上海文学》都坚守住了高品质文学阵地,不仅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还发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介绍说,“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举行了19年了,今年的来稿量达到历史最高,粗略统计已近8.2万份,“发行量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这个比赛对于上海文学的意义无须赘述,孙甘露的语气里有骄傲,更有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热爱甚至投身文学事业的欣喜。

“我们通过各类推荐书单,文学进校园活动,文学作品进入语文教学阅读课等方式,走到孩子们当中去。”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周晴在会后还具体向晚报介绍了这些年他们为推广阅读的努力,“一年中的各类活动超过100场。秦文君、郑春华、舒辉波、汤汤、殷健灵等都被邀请走进学校。”比如,刚刚过去的11月25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四名青年演员创排的《贾里贾梅》舞台剧登上了弘文学校的礼堂。秦文君受邀到场与师生共同观摩了演出,并在演出结束后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路。同时也作为一个作家,周晴告诉记者她今年也去学校举办讲座《我的童年我梦想》大概近十次,“远的去了广州,近的就在上海静安、宝山、闵行的学校”。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小朋友们的幸福,让“大朋友”黄平很羡慕,这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几乎是在疾呼:“大学生是重要的文学读者,但在我们华师大闵行校区,就没有一家书报亭,也没有办法买到一本专业的文学刊物。图书馆那一两本,显然连中文系学生借阅都不够。”他呼吁能否考虑以大学校园中文系为重点,让文学刊物更好地与大学生读者发生密切互动,“比如先定向拨一点款,让每个中文系寝室看上专业刊物。”有“先”就有“后”,关于打造文学校园,黄平还有更多愿景,“比如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让更多的青年作家进入校园开展活动,要定期举办,要保证质量,要成为学生心中的品牌,这样才能逐步构建校园文学生态。”

关于文学生态,同样来自华师大中文系的杨扬年纪长一些,聚焦的事情也更“大”一些,他指出就文学功能的转变而言,上海有文学空间,但却是分割的,“哪怕是巨鹿路(上海作协目前所在地),如今看来体量还是有点不够用了”。杨扬建议在战略布局把上海文学馆建设尽快推进,“作为文学地标性建筑,让上海文学之心与国际大都市一起跳动。”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