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2016上海国际文学周

日常生活中的诗性

2016年08月23日17:47 来源:上海国际文学周 作者:上海国际文学周 点击:

八月二十二日,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又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活动,本场邀请了小说家张楚、王继军和走走,由走走主持,由张楚的新书《梵高的火柴》开始,展开了一场以“日常生活中的诗性”为题的文学对谈。

张楚创作了很多的短篇小说,其中《曲别针》使人印象深刻,他在说起自己的写作经历时这样说:“我觉得2000年之后中国人精神世界发生了变化,比如对物质的推崇和以功利主义为终极目的的人生关怀,大家都在慢慢转变,所以我在写的时候会考虑普通人是如何在蜕变的社会大环境下走向崩溃的。”

小说家王继军这样评论张楚的作品:“作品很有灵性,我有时候看他写残暴也挺多,有些人残酷的想法有时也出乎人的意料,写得很真实。但是根本写这些残暴甚至是变态的,最后他的指向是一个人能够从残暴中腐朽中变态中走出来,这是张楚小说的诗性的一面。”

除了讨论张楚本人的小说作品,这次文学对谈也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正如小说家走走在说起善恶时所说:“张楚能够看到黑暗,也看到他喜欢用的‘光’,因为他是一个孤独的‘善’,如果说这个‘善’是热闹的‘善’,未必能发现这些东西。”

王继军还这样评价张楚的作品:“作者对生活的追问,在《曲别针》里面就出现。一直到后来的小说,尤其是到《七根孔雀羽毛》,很多作品都开始思考一个人在浩瀚的宇宙里,像微尘一样,这个时候人生活有什么意义?犯罪有什么意义?行善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在张楚的作品里面发展成一个非常明显的主题。”

如果我们读过张楚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张楚对世界保留了一种天真,这是别的小说家很少有的,走走这样称赞张楚的作品:“中国作家很多写底层都是灰色的,很多人都是灰暗的不发光的,被社会尘埃被发展尘土所掩埋。我第一次看到特别卑微的生命,能够在如此安静淡然的力量完成了一个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转变。”

在读者提出“被恶所伤怎么办”这个问题时,张楚温暖地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答案:“生活就是这样,坏人必定是少数,真正的恶人必定是少数,我们都是有缺点的好人,好人伤害好人的时候最好就是宽恕他,宽恕也是一种美德。”

对谈结束后,作家为书迷和粉丝签售新书。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