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上海纪实》电子刊正式上线当务之急培养作者队伍

2016年03月25日20:5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点击:

经过去年3期不定期试刊,23日,上海作协旗下电子刊《上海纪实》宣布正式上线,未来将固定为季刊发行,每期刊发文字15至20万字。

“上海作协旗下有《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等知名文学杂志,但以虚构文学为主,纪实文学阵地偏少是普遍性问题”,《上海纪实》主编朱大建介绍,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涌现了一批新老作者;如今,虚构作家队伍传承有序,纪实文学创作却面临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的局面,“从《上海纪实》试刊3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作者在60岁上下,年纪最大的70岁。”

“作协做了一件大胆、勇敢的事”,在《上海纪实》副主编、纪实文学作家陆幸生看来,报告文学与一般新闻通讯最大的区别就是带有主观色彩,思维高度和判断思考决定了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高下,“如今,人们习惯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手机阅读。数千字长文与碎片化阅读习惯是相悖的,对读者来说,边走边读还要边思考,似乎是个逆势而为的要求。”

“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确实存在发表难的问题,它们与市场上流行的娱乐、消费性文字有距离”,上海作协党组书记汪澜说,“文学+互联网如何走出新路,为上海文学创作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们必须应对的课题。”《上海纪实》正式上线的2016年第1期目录上,出现了孙未、薛舒等中青年作家的名字。孙未在检察机关蹲点半年后交出了《国家公诉人——上海检察机关深入生活札记》,薛舒的《扎西德勒,孩子》写了自己从川西藏区到西藏腹地一路遇到的几个藏族孩子的故事。“《上海纪实》刊发作品的共同点是关注当下现实生活”,朱大建说,这其中既有重大题材,也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生活气息浓郁的身边人、身边事,“有温度、有感情、有新鲜感,真实热情地反映和反思现实生活,让读者感到可亲可近。”

《上海纪实》除了在华语文学网上线刊发,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在“绚格科技解放日报电子报栏”也能读到。“绚格科技CEO朱伟介绍,以人来人往的上海火车站为例,14个电子报栏每天每屏约有6000人次阅读,《上海纪实》的受欢迎度很高。“读者对于高质量的纪实作品是有需求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作者队伍。有了发表阵地,还要鼓励调动年轻作者的敏感心理和他们了解社会的愿望。报告文学作家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走出来的。”陆幸生说。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