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文汇报》:城市书香地标向文学致敬

2016年02月21日12:34 来源:未知 作者:研究室 点击:

2月20日是思南读书会开办整整两年的日子。在上海思南公馆,来自各地的读书爱好者延续着每周六的阅读约定,以读书讲书的形式,纪念这个有意思的日子。

自2014年2月15日首期亮相以来,走过两年的思南读书会累计举行了106期活动,300多位海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在此与读者面对面,思南书集销售图书达4316种、2.35万册,销售额近80万元。

过往一长串嘉宾名单可谓名家云集———王安忆、贾平凹、舒乙、李欧梵、格非、马原、韩少功以及诺奖得主奈保尔、法兰西文学院院士达尼·拉费里埃……而现场百余个读者座席场场爆满,因场地有限,经常有读者一站就是2个小时。读书会策划人之一、作家孙甘露说:“文学和阅读本来就不该被‘轰动’和‘功利’窄化,失去固有的趣味和价值。”真正的读书会和文学集市聚拢起的是对文化价值有共识的作家和读者,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碎片化时代拓展优质的阅读“朋友圈”。

回归阅读初心,让高品质文学对话常态化

思南读书会的雏形最早缘起两年前的一届“上海书展”,当时思南公馆承办了书展部分国际文学周活动,作家阿城看到读者秉烛夜游手不释卷后,由衷发出感慨:“向文学致敬”。这也引起了有心人思考:一年365天,“文学周”以外的日子怎么办?  

能不能就在思南公馆办一个常态、开放、免费的读书会? 这个点子迅速获得各方认同,思南读书会品牌就此诞生。

在过去两年的每个周六,思南公馆都会敞开大门欢迎所有喜爱阅读的人。台上嘉宾按标准只有一瓶矿泉水。而对读者来说,读书会既不用预约也无需买票,只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读者听众自由进出。即便有人只是来围观凑热闹,读书会照样欢迎。

“读书本来就是件日常而朴素的事。”孙甘露说,“让更多人爱上书爱上阅读,这是举办读书会的初心。就像一场马拉松,某一刻所留下的印象或灵光一现,好似一枚小小的文化种子,也许在某地某时,就会生根发芽。”由作家、编辑、媒体人组成的读书会策划团队,有意绕开某些所谓的劲爆热点,强调用阅读的价值为读者服务,并吸引潜在受众。读书会讲座以文学话题为主,兼顾其他人文艺术、历史学术领域;而思南公馆周边的书集则主打文学图书,辅以社科、童书等产品,照应人们的多样需求。

“书香地标”成为城市流动的文化风景

有学者认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一个固定的文化场所,让读者与作家见见面聊聊天。眼下,在上海,越来越多的读书会正在成为这样的文化场域:星期天读书会、季风读书会、合众读书会等阅读沙龙遍布上海多个区县;嘉定800年历史孔庙里,亲子国学班的家长与孩子们谈《论语》、读《唐诗》;上海图书馆门口经常聚集等候讲座的人群;楼宇弄堂、居委活动室的书吧也越来越热闹。

法语翻译家马振骋在思南读书会当过嘉宾,但更多时候,老先生坐着公交车过来,在台下静静倾听。坐在观众席里,马振骋观察到,思南读书会上许多读者穿得端正雅致,边听边做笔记,“这是对书和文化的尊重。”著名学者陈思和曾做客多个读书会和学术沙龙,他认为:“作家和读者像朋友一样聊天,这种自由即兴的交流最是宝贵。”

不断涌现的“书香地标”,正在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流动的文化风景。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