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新民晚报》:思南读书会今天迎来第100期

2015年12月21日11:4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夏琦 点击:

思南读书会观众席第一排的正中间,有一把红色的椅子,这是今年2月开始,思南读书会为荣誉读者许树建设的专座。

2014年3月29日,许树建第一次慕名来到思南读书会,这天的内容是推荐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从来不读诗的许树建转身便想走,没想到外面正下着大雨,于是,他便打算等雨停后再离开,可等着等着,却慢慢地听进去了……今天是思南读书会第100期,许树建早已从陌生客成了荣誉读者,他翻翻记录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参加了50场读书会。

许树建的故事,只是百期思南读书会中的一个。这个名气越来越响的读书会背后,有很多故事,或有趣,或感人,也许,你愿意听一听?

来自读者的故事  我们找到了引路人

著名法语翻译家马振骋在思南读书会当过嘉宾,但更多的时候,老先生会悄悄地坐公交车过来,在观众席里坐着,当一名普通的听众。有一回许树建来晚了,马先生给他挪座儿,“我看了他几眼,认出是上回在台上见过的嘉宾。”两人就此交上了朋友,马振骋曾两次邀请许树建和思南读书会的几位年度读者去他家中做客,他认为值得一读的文章,会推荐他们去看。“思南读书会让我们找到了这样平易近人的长者引路,确实感到十分荣幸”,许树建说。

若论读书会对阅读的好处,有了专业的引路人,便是其一。“我没机会考大学,非常羡慕国外老人可以进修大学课程,听这里的课,就像是在修大学的文学课程,弥补了我的遗憾。虽然老师每周一换,也没有期终考试,但我的收获可能比大学还大,因为老师都是上海一流、中国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思南读书会吸引许树建的原因之一,是每次讲座后嘉宾与读者间的热烈互动,提问者的水准不低,嘉宾的回答更是让人豁然开朗。“免费的活动一般是很难持续的,也很难保持较高的水准,但思南读书会已经证明它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被尊重着,我们更被感动着。”

来自作家的故事 互动频繁欲罢不能

“你们在上海也许不知道思南读书会在外面的影响力有多大。作为一个写作人,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我觉得如果我不来一下,虚荣心就得不到满足,一个城市的读书会其实就是这个城市文化最为重要的象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这段话夸张吗?也许并不。贾平凹、陈丹青、邱华栋、李辉……据说,很多著名的学者、作者,都在不同的场合赞叹上海有思南读书会这样的文学平台。金宇澄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大学里和几位瑞典作家见面,他们也问到了思南读书会,“可见名声已在外”。

要说对思南读书会的了解,金宇澄大概算是嘉宾中的NO.1。他粗粗估计,自己前前后后参加过近10次思南读书会的活动。其中的一场是他主讲《繁花》。记者当时便在现场,只要能挤进人的地方都绝不会空着,很多人都只能站着,但2个半小时,无人退场。结束后有读者提问:“《繁花》只一笔带过了姝华去东北插队,早年《迷夜》中的一些女性人物和她完全不一样……”而《迷夜》,是1991年金宇澄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大多是他在农场接触到的人和事。读者之专业可见一斑。还有一场以《繁花》为主题的活动,是与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张旭东对谈,由孙甘露主持。“台上台下频繁互动,欲罢不能,具体细节不记得,只感觉到一种上海的魅力,思南公馆的魅力。”金宇澄如是形容。

来自策划者的故事 没有嘉宾提钱的事

作家孙甘露是思南读书会的创办者之一,有一件事情他常常提起:有一天,思南读书会接连举行了两场活动。第一场的读者大部分也是要听后一场的,但第一场结束后,他们并没有坐在里面占位,而是全部出来,到门口与后来的读者一起重新排队。“我都呆了,完全没想到。外面下雨,天又很热,里面有空调,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他们其实可以坐在里面等。像这样的小事说明,上海的读者水平非常高,修养非常好。”

说到修养,还有嘉宾这边的例子:“思南读书会举办到现在已100期,288位嘉宾,没有一个人会提到钱的事,从来没有人问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孙甘露说,来思南读书会的,包括王安忆、孙颙、舒乙、李欧梵、刘恒、格非、马原、韩少功以及法兰西文学院院士达尼·拉费里埃等知名作家、学者,由于经费有限,无论多大牌的作家,读书会给的出场费都非常少,与一般的社会活动不能比,“他们来,是因为对文学的喜爱,对读者的尊重,而不是为钱。”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