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传:文学纪念碑的三重奏

纳博科夫相信,每个个体,每个生灵,每部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世界。为纪念纳博科夫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时间:6月2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刘佳林、马凌、魏东

嘉宾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记研究》副主编。著有《纳博科夫的诗性世界》...
《少吃点,毕竟那又不是爱》
是青年作家花大钱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7篇轻悬疑暖心故事,反转之后更加戳心。
个人简介
文学硕士,史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有《共和与自由》等专著,并论文数十篇。
个人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文学主编,资深编辑。2007年创立并主持“文学纪念碑”书系,已出近三十种,另有二十余种在筹划中。专注于引进经典作家传记、回忆录等非虚构文本,探索文学经验的历史、伦理维度。

文字实录



《纳博科夫传》:用纳博科夫风格为纳博科夫作传

      2019年是纳博科夫诞辰一百二十周年。6月2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刘佳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和“文学纪念碑”丛书主编魏东作客思南读书会309期,三位嘉宾分别从译者、书评人和编辑三个角度与读者分享《纳博科夫传》。详情

  “生活的核心潜藏着艺术品质”


  《纳博科夫传》的作者博伊德曾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纳博科夫是除了莎士比亚之外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中,为什么纳博科夫一直能够吸引研究者?


  马凌谈到,“普通人只死一次,盖棺定论,从此长眠。名人要死两次,一次是肉身死亡,一次是传记出炉。大名人呢,死许多次,一本本传记陆续问世,一寸寸隐私翻出来检验,死了许多次都还死不了的,索性永垂不朽。”她认为,纳博科夫的作品是开放的作品,“允许多重解读,允许教授翻检,也允许普通读者进去游玩,这类作品本身非常吸引人,可以传世。”


  《纳博科夫传》不仅详尽地记叙了纳博科夫的生平,同时也对纳博科夫的作品进行了解读,“这不是每个史学研究者都能做到的,一定要兼具文学和史学的双重目光。”博伊德用大量翔实可考的资料还原了纳博科夫,而且在写法上努力靠近纳博科夫的风格,“向纳博科夫致敬”,使传记具备了文学性。


  对于传记,传主本人往往有所畏惧。纳博科夫生前对自己未来的传记非常谨慎与忧虑,他甚至写了《说吧记忆》作为自传。刘佳林介绍,博伊德获得了纳博科夫夫人薇拉的全部资料授权,晚年时薇拉一直把《纳博科夫传》放在枕边……【详情】


现场嘉宾
从左至右为马凌、刘佳林、魏东
现场嘉宾
刘佳林
现场嘉宾
马凌
现场嘉宾
魏东

现场图集